重返地下的文学

By uqinzen at 2020-09-01 16:11 • 1644次点击
uqinzen

“地下文学”的概念恐怕如今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上都是处于地下状态。 在我最初接触到的真正可以称得上文学的都是“地下文学”。

“地下文学”主要源于在文革期间,直到80年代。90年代开始中国的意识形态环境有所变化,“地下文学”走到了地上,也就没有了“地下文学”的概念。因此8090后没有“地下文学”的概念(包括“地下音乐”)。

我年青的时候,自认为在创作的就是地下文学,那时候我自己做了一个纯手工诗刊,还标明了地下诗刊

当时我给自己起的笔名叫李面,谐音“里面”
这个诗刊里面90%是我的诗 还有少量朋友的诗,我一个人纯手写,然后拿去复印。
诗刊一开始叫《挣扎》,后来叫《黑水》,到第七期的时候改为《乌乌》,于是我也改名叫乌青(一个乌乌的青年)


如今,2020年代开启,很明显,文革2.0逐渐正在开启。因此我相信未来的几十年,中国文学将重复地下。

uqinzen at 2020-09-01 16:13
1

搜到一篇 文革时期“地下文学”再探 文中对地下文学的描述:

所谓“地下文学”,我指的是那种为当时的极左政治所不容、与当时的主流话语相渭泾、与当时的公开文学相抗衡的文学创作。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们,压根就没想到过创作是为了公开发表,他们甚至害怕被“公开”。冯骥才在《命运的驱使》一文中曾说到:他在“文革”中曾听到一些令人灵魂颤抖不已的故事,于是禁不住把这些写成稿子。而这些稿子如被发现,是可能家破人亡的。于是他到处藏稿子,或塞进砖缝、楼板中,或一层层糊起来,外面糊上宣传画,甚至把它们塞在自行车横梁管里。但他为这些稿子成天心惊肉跳、恐慌不安,最后只好用火烧了。于是心情平静了,但也留下茫然和沮丧。冯骥才的话,为“地下文学”作了一个精彩而准确的诠释。

uqinzen at 2020-09-01 16:27
2

这也是为什么我近两年开始停止了将作品发表到微博/微信公号等一切墙内可公开发表的平台。并做了这个自由创作小社区。

uqinzen at 2020-09-01 16:34
3

@uqinzen #3 自由创作。自由创作。谢谢你。

Yun at 2020-09-01 18:37
4

为什么叫 锄禾工作室?

Yun at 2020-09-01 18:44
5

@Yun #5 哈哈 不知道 或许是因为出生农村那时候我喜欢农业味的名,比如我前几个片子的制片厂牌叫:一碗饭制片,后来叫:茅草屋制片

uqinzen at 2020-09-01 21:04
6

@uqinzen #1 上个月就跟朋友聊起这个,独立出版、互助出版、小众出版将会是以后的新趋势。

kongxinhui at 2020-09-02 02:03
7

@kongxinhui #7 独立出版在墙内有个死循环,你没影响力的时候没人管你,入不敷出坚持不了多久。当你付出越来越多越做越好有了一点知名度的时候就会有人举报你然后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白费弄不好还有人身危险。比如联邦走马现在就不敢出了。

uqinzen at 2020-09-02 02:21
8

@uqinzen #8 哎这个倒是真的,豆瓣现在有人搞互助出版,我参与了这个计划,不知道会不会遭到审查。关键正规出版现在没什么搞头了,书号贵、审查严、设计感廉价,还回不了本。好在像我95后,身边的朋友都开始学着自印诗集了,大趋所势。

kongxinhui at 2020-09-02 02:37
9

@kongxinhui #9 那个互助出版我看他们还是要搞书号的,其形式在我看来更像是互助销售(参与者报销),内容也谈不上什么独立性,良莠不齐,主要是想圆个出书梦。

自印,手工书等都挺好,只是难以持续。

uqinzen at 2020-09-02 03:32
10

@uqinzen #6 我也非常喜欢。小时候我在农村玩,有非常多美好回忆。我很喜欢农民。

Yun at 2020-09-02 05:25
11

@uqinzen #10 嗯对,主要书号便宜。如果内容要遭审查我就不出了。

kongxinhui at 2020-09-02 09:47
12

@uqinzen #10 是不是可以考虑出版电子币支付的电子刊物或实物刊物。

yuanzis at 2020-09-02 12:02
13

@uqinzen #3 每次打开这个网站写东西感觉都特别好。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都无法达到这种心理效果。实际上我想和朋友聊天也告别微信,用telegram或者其他,聊天很干净。微信干扰太多了,不喜欢微信。

yapiantongzhi at 2020-09-02 13:47
14

封面画得、设计得真有质感,完完全全的地下气息。想起木版画时期的刊物。

yuanzis at 2020-09-02 14:47
15

@yuanzis #13 当前大家熟悉的电子刊物其实主要是以微信公号的形式存在。微信的内容审查目前为止对文学领域的干涉对大部分人而言尚未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所以处于技术上的便利性,微信公号可能在短期内还是中国文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无可替代。直到对文学内容的审查彻底恶化。

实物刊物的管制更严,而且实物刊物的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生存空间很小。

还真不知道未来的刊物形式会是什么样。我个人幻想的是一个类似GitHub之于代码,一个文学内容的GitHub

uqinzen at 2020-09-02 16:23
16

@yuanzis #15 哈哈 说一下这几个封面的纯手工制作
1,沾上墨水的我的手印
2,自己刻了个橡皮章印
3,随便找了张报纸(内容似乎是关于养虾的)撕碎拼贴
4,双面胶粘贴
6,找了当时租在我家的租户的小孩请他手写在他的作业本,然后我假装批改
7,买了个碗装泡面,沾墨水印了一下,在里面隐藏写了“乌乌七”三个字

uqinzen at 2020-09-02 16:30
17

哈哈,非常有意思,可再次制作之

earthfly123 at 2020-09-02 21:42
18

挣扎!哈哈哈哈,屌

woobyone at 2020-09-04 16:37
19

@uqinzen #16 大胆想了一下,新的电子刊物是一种嵌在代码中间的文本,前后代码包含了文本所有者或组织的电子签注(可匿名)、电子钱包地址、文本用各种app或软件加载后的排版信息(可以包括文本本身的章节设计)等。

这种刊物可以带来一些文字载体的形式革新。比如小说。小说可以玩一种新形式,书可以随意打乱章节顺序,得到不同的故事。或者选择不一样的章节,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尾,开放性小说。在小说内还可以加载主角的社交平台账号,看发过什么动态;加载主角的聊天记录等。用当下的方式反映人物形象。新形式或许能产生新内容。

有些文字类游戏,特别是侦探解密类做成了最接近这种形式的电子小说,但它到底还是游戏,文学性远滞后于可玩性。

yuanzis at 2020-09-04 22:19
20

@uqinzen #17 非常粗粝和童趣,地下有时真是可爱~

yuanzis at 2020-09-04 22:21
21

@uqinzen #16 Poethub? 哈哈哈真浪漫!uqn已经很像。

Yun at 2020-09-06 15:39
22

或者Poetrypedia?

Yun at 2020-09-11 07:14
23

@Yun #23 这个想法其实我很多年以前试过。发现不可行,pedia的权限机制太复杂了,涉及到多重用户编辑权限等级,更像是一种编辑团队工具,而不是写作者的工具。

uqinzen at 2020-09-11 11:54
24

@uqinzen #24 我没有学过info, 所以不知道pedia如何运行。不过听你的解释,我想因为wiki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所以权限机制复杂。Poetry需要其他东西。我说Poetrypedia是因为把poetry放在pedia前,非常美。Poetrypedia, 人人可编辑的自由诗歌百科。

Yun at 2020-09-11 16:07
25

@LK #26 hh刚在微信公号上看到

黑梦骑士 at 2021-12-05 14:40
27

@黑梦骑士 #27 👻 👻

LK at 2021-12-05 15:54
28

重返重返地下的文学

aiyowei at 2021-12-05 20:23
29

完全的喜欢了

Bqx at 2021-12-07 00:59
30

老乌嗅到了暴风雨的味道

chujiu at 2021-12-15 17:54
31

完全可以整成手工书作品啦

earthfly123 at 2021-12-17 15:56
32

最近在豆瓣仔细搜索国内各个独立出版出版书,好多书都没有。在想,应该有一个不可销毁的网站作为一个书籍整合的地方。至少让人能搜到书的信息。

yapiantongzhi at 2021-12-17 16:15
33

原来乌青的意思是一个乌乌的青年。。

00莫诺格 at 2021-12-17 17:20
34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