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一小时
现在是7点12分,实际上我一小时前就已经醒来,起床上了个厕所,回来继续睡,睡不着,但是不想下床。实际上我也不想打字,枕头太矮,我靠着不太舒服,打字姿势也不自然。
就在刚刚,我连打了三个喷嚏以后,缓了会儿,又打了个喷嚏。我突然意识到,六点多钟的时候我也一直躺着打了好几个喷嚏,但那时我没在意。如果我现在没有打字,可能我早就忘了这件事,把它当成了常态。问题在于我现在在打字,哪怕我其实没有什么想说的,哪怕我完全没有抱着把话说清楚的想法,事物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就建立起来了。我只是闲极无聊地打字,我心里明白比如前一句话我就没说清楚,换作平时我肯定是要把话说明白的,但我现在不费这个心。我还在半迷糊的状态。我认知自己打喷嚏这一事实的顺序是,六点多钟从厕所回到床上,试图睡着,但是隔段时间就打个喷嚏,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默认了这是早上起床的正常现象,就像一般情况下我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在呼吸一样,哪怕是因为异味而变换自己呼吸方式,也不会去意识到自己在呼吸这一事实——看吧,这段文字我没有停顿就敲出来了,说明我哪怕说得不明不白,我也会习惯性地去做解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自己是个喜欢把话说清楚的人。然后,按照我的行文习惯,破折号后面的话离题了,我应该删去的,可是我不删。这时候如果要接着前面我还没说完的话说,好像就有点勉强了。我不想费心去回忆前面我说了什么。
但我不费心地就回忆起了昨天晚上的事情。昨天晚上我和同学在操场边散步边讨论了一件事情。其实最开始聊的都是生活琐事,到最后不知为什么讨论起了上海疫情。我的态度很明确:要求全国范围内放开疫情防控政策,认为继续坚持现行政策会搞垮经济。同学的态度跟我对立:认为政府做得比西方国家好,并且觉得上海疫情暴露的问题(比如说让本可以正常就医的患者死于进不去医院)只是极少数情况,中央决策没有问题,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才导致各种乱象。其实与其说是在讨论,不如说是在寻找共识。双方在事实层面上的认知就不同,所以甚至还没上升到价值层面的分歧。我并不想在这儿再逻辑清晰地论证我的看法,这样太累了。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昨天晚上下雨,我和同学是淋着雨在操场上辩论的,今天早上我打喷嚏,就是因为这个。我把昨天淋雨和今天打喷嚏建立起了因果联系,这是常识性的设想。想到这个我脑海里闪过一个人名:休谟。我觉得自己真是挺无聊的。
其实探讨疫情政策之类的行为,我也很久都没做过了,我指的是聊政治。在现实中讨论政治,这我说实话不太敢,顶多跟价值观一致的朋友共同抱怨一些事情。如果是要跟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去争辩,我是不敢畅所欲言的。我的室友就动不动拿举报二字当口头禅,尽管他平时都是开玩笑的,但能拿举报当玩笑就已经说明在当今举报行为蔚然成风了。而在网上,政治问题根本就讨论不起来,举个例子,俄乌战争,很长一段时间微信里支持乌克兰的文章都被404或者整个公众号被禁了,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政治风向什么时候收紧的?我记得大约是2013年左右。
大概在2012年,韩寒在博客上还能发表“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那时候公知这个词还是个褒义词或至少是个中性词。接着方舟子来了通我看不懂的操作,再接着韩寒赚钱去了。我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2013年,班主任突然在黑板上写了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什么的,并且让我们把这24个字背下来。同样在那个时期,我去同学家玩电脑,偶然点开一个视频,是有人把花儿乐队的《嘻唰唰》改编成了《习大大》。我其实还想沿着时间线往后去回忆一下发生过什么事,但是已经过去一小时了,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