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懂电影的来说一下,毕赣这个导演到底属于什么水平?
我个人是很喜欢他的。从当年刚出的《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我都很喜欢,很戳我的口味。他一念诗我就高潮。
昨天他拍摄的最新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出炉,15分钟左右的商业广告短片,讲述的是猫与人的关系。我也喜欢。但看网上好多人批评,说拼贴痕迹严重,基本就是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这个那个的。另一个批评的点是说他不接地气,就会整这些絮絮叨叨的东西,跟当代脱节,无视社会现实。
想问下,大家是怎么评价毕赣的?
中国影视院校优秀学生作业水平
个人很不喜欢,感觉做作和空洞,诗更是糟透了。
电影拍的好但诗写的烂的一个人
我现在感觉“诗电影”这个概念很做作,很无聊,而且限制人的思维。你看现在一有个全是空镜头拍风景的电影就被叫做诗电影,一有人物自言自语独自忧伤的也被叫做诗电影。我觉得没必要。电影只分好坏就行了,没必要整那么多有的没的。我个人看来,路边野餐和地球都是好电影。仅此而已,没必要给他加一堆称号。
昨天那个短片拉着看了一下 只剩下文艺符号搭造出来的一种情调了 这毛病地球里就出现端倪了 路边野餐在其作品序列里尚且还算言之有物 后面就在文艺情调审美里一路狂奔了 另 塔也就是一种情调的产物 完全无法理解塔怎么能被捧那么高 塔就够空洞矫情的了 我看过的塔只有潜行者还能算得上成立 但也隐隐感到有些虚伪 这虚伪我目前还说不清楚 可能还需要再想想 只是感觉层面上的 最后 借用一个朋友的话 中国电影圈就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农村
补一句 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这个那个的 是此人一贯套路 我穆赫兰道看得晚 看完惊醒 地球原来就是烂上十倍的穆赫兰道
无视社会现实,在我看来是个很无力的批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虚构的,脱离现实的,但又无时无刻追求真实的东西。在里面,你能找到真实的人,真实的情感等等,但找现实怕是永远找不到吧。
不过感觉毕赣创造力的确不强。地球里感觉他想讲的已经讲完了……我估计未来他会选择突破。
@黑梦骑士 #10 这点我想回复一下 之所以流于空洞的文艺情调符号 无视现实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并不是在强调文艺必须要为现实服务 而是 人不可能虚构出无现实的虚构 虚构最好看的部分恰恰是如何调节虚构里真实和虚幻的比例 虚构并不是虚假 不过或许我会错你的意了 你说的真实的人和情感 可能是我这里用“现实”所指代的东西 你说的“脱离现实”可能更多指的是“物质现实”吧
我还想到 其实人真实的情感 也很难真正谈到 脱离社会
情感真实和社会现实 并不一定是有个清晰的界限可以划出的 我们以为的独立情感 很有可能是不自知被社会现实灌输的 社会现实就像鱼生存的水或者人生存的空气 太过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并不觉得生活在水里或者空气里
@Dastanllen #8 但你不觉得,《破碎太阳之心》这短片,逼格很高吗,给人一种拍摄技术很强的感觉。大概国内没太多导演能出来这种技术水平的作品吧?
@Deckard #14 .......不觉得.......现在影视圈难道不是人均南加大哥大什么的水平吗.....有钱了随便一个短片作业就是这个水平.......
我这么说吧 我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我之前有个老师 做广告的 给美术画廊啊 歌手mv啊 这些做 广告创意怎么想呢 打开塔可夫斯基或者伯格曼的电影 随便拼几部 然后在棚里 呆个两三天 弄得虚无缥缈一点 我国当代艺术圈里流行的“逼格”就出来了 毕赣是把这种东西发展成长片了 我是把他当我国原创力极其低下且饱受文化殖民的我国贫弱电影圈的畸形现状的一个缩影来看的
刚醒,他是个傻B啊,这不用讲!
其实建议楼主 有兴趣的话 可以把多数评论里他”效仿“的那些导演电影过一遍 再回头看他 感觉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看法是 在人家那里 是由自己的土地和情感自然生发和经过寻找后的影像语言 而到了咱们这 那些经典作品已然成为一种可供消费的美观文化符号 像八九十年代先锋小说对翻译小说的剥皮拆骨一样野蛮地直接搬用 就是毕赣正在做的事情 那并不是我们的语言和影像 因此他是”文艺青年“ 因此他只是在把玩这些符号 把这些前人们的影像遗产当作漂亮的装饰 既没有也无能力给出自己的创造 over.
@Dastanllen #18 好的,谢谢。我系统看看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人的作品。
如果把电影换算成文学的话,他就是一堆不知所云的概念的堆砌啊,这种,在文学的初学者中,就有很多(骗骗初中生吧),我感觉他是个还没开窍,头脑还不清晰的一个人。
没看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