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概念

By uqinzen at 2020-07-14 11:29 • 776次点击
uqinzen

反思

不是定义,是概念

1,家长没有天赋对孩子的权力。
2,家长需要赢得孩子的尊重,从而获得相应的权力。
3,家长对孩子的权力由孩子赋予,而不是天赋。(就像政府对人民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天赋。)
4,家长的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实现成就。
5,家长不得利用/命令/控制/指挥/诱导孩子实现自己的目的。


6,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主动给予孩子帮助时必须征得孩子许可。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尽量满足。无法满足必须明确告知理由。如判断该行为对其有害,需提供有效证据。

uqinzen at 2020-07-14 11:40
1

好样的

earthfly123 at 2020-07-14 13:48
2

孩子有作恶倾向时该怎么办

chapter524 at 2020-07-14 22:32
3

@chapter524 我不相信人性本恶 当然也不相信人性本善 我觉得人性本空 所以孩子的恶必然来自外部影响 不可能是天生的 当孩子做恶 我觉得就是制止然后告知其行为后果 会受到什么惩罚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吧,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孩子学家长的行为。

uqinzen at 2020-07-16 00:06
4

@uqinzen 关于人性本如何,我觉得没什么善恶之分,善恶只是个伦理学划分,甚至说人性利己或利他都不对。但是,共情能力好像确实是天生的,由基因控制的,有些人天生缺乏某方面共情能力,而且无法改变。
以上文字我本来想探讨些跟家长有关的话题,但是想不起来了,一直跑题,算了,我说些别的。

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我有几个问题:
1.这里的孩子指的是什么年龄段的?(这一问题关系到“赢得孩子尊重”的含义)
2.孩子赋予的权力,具体指哪些权力?
3.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这个概念比较直观。但是家长权力由孩子赋予,这个想法有些抽象,我不太理解,能否对此作进一步论证?
4.第5条里家长“自己的目的”能否详细阐述一下?因为我知道的很多家长口头禅是“为你好”,而不承认是“自己的目的”。
5.什么情况下家长有权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

chapter524 at 2020-07-17 22:48
5

@chapter524
1,我觉得是0到16岁
2,监护权
3,监护权普遍认为法律赋予的,普遍理解法律的赋予是基于天赋的,即你生了ta,所以你对ta有监护权。
但我认为是孩子赋予的—即孩子需要你的保护和指导。
如果你生了ta,马上抛弃了ta,孩子被他人收养,那孩子需要的就是那个收养ta的人,于是那个人拥有ta的监护权。

uqinzen at 2020-07-18 17:26
6

4,家长的目的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抱有任何期望。孩子将成为独立的个体,从人格上跟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家长的人生是家长的。家长生了孩子,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负债,抚养孩子长大是义务(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是义务,而不是我权益)这个过程就是还债,你欠债还钱,你不能威胁你的债主听你话,否则你就不还债了。

uqinzen at 2020-07-18 17:31
7

5,基于人权的独立性,你不能侵害孩子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比如孩子的衣服和玩具以及已经明确给ta的食物等都是属于孩子的财产,不能说是你花钱买给ta的就认为是你的财产(这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严重误区,认为孩子毫无财产。还得那句话,你对孩子是债,你给ta买东西只是还债)
同理,孩子也不能侵害家长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家长有权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比如你开车时孩子来弄你方向盘,比如孩子在家玩火烧窗帘,比如孩子正在删你电脑里的东西... 家长都有权制止。属于家长自卫。但不能自卫过当报复孩子。

另外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这一点是基于人道主义,无论是谁家的孩子处于危险中,比如趴在危险的阳台上,必要时成人都可以强制阻止。

uqinzen at 2020-07-18 17:58
8

@uqinzen 最后提及的孩子处于危险中,是否只包括物理上的危险?如果孩子有网瘾倾向,或是别的可能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的事情,家长是否可以强制阻止?与之相对地,在孩子没有网瘾的情况下,家长能否以“玩太久会损害视力”为由,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而这些阻止孩子受到伤害的行为本身,是否包含着家长的期望?
假如家长希望孩子以后当科学家、当医生,这样的期望显然毫无道理。但希望孩子正直善良,希望孩子懂礼貌,并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培养孩子(比如让孩子叫叔叔叫阿姨),这样做对不对?

chapter524 at 2020-07-21 16:40
9

@chapter524 孩子本身是一片空白,其人格由成长的过程综合影响而就,这种影响初期主要来自父母,而形式上主要来自模仿,注意:孩子不想听家长的指令,而是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
当家长的行为模式和给孩子的指令矛盾时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比如让孩子叫叔叔阿姨,家长自己叫吗?家长自己不喜欢跟人打招呼,却要求孩子热情跟人打招呼,这就会导致孩子意识不断扭曲。如果家长自己习惯见着人就喜欢热情的打招呼,不用教,孩子一定也会热情的跟人打招呼。

同样,如果家长自己天天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不能“玩太久会损害视力”。难道家长自己的视力就损害了,如果家长损害自己的视力,孩子为什么不能损害自己的视力?如果家长喜欢陪孩子去户外玩,孩子自然就不会沉迷网瘾。

当然家长总是有各种理由。那么孩子也会有各种理由。甚至犯罪也是有理由的。

uqinzen at 2020-07-21 16:52
10

顺便说一下,在当今中国,孩子的视力损害几乎是无法避免的,99%的孩子都会近视。因为中国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几乎是全球最少的,大量基建导致中国的自然户外活动空间几近毁灭。老外的房子有钱没钱绝大部分都有院子,社区活动空间丰富。中国的孩子城市里住的是高层楼房,外面到处是车,孩子完全无法独自户外游玩探索发现(基本在公园也是家长在旁边看着这不行那不行孩子根本就放不开手脚)。孩子本能的强烈的探索欲只能在互联网上去发泄。

uqinzen at 2020-07-21 16:59
11
登录 后发表评论